標題

[轉錄]《暴風驟雨》 (3篇)

看板NCCU07_Ghis板作者sqnl (汝綠生番+NNNNNNNNNNNNNN)
時間. (2008-06-20 03:37:15)
推文4則 (2推 0噓 2→)
※ [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]

作者: youtien (大叮噹) 看板: historia
標題: 《暴風驟雨》
時間: Wed Jun 18 22:28:51 2008

  正在寫的作業,發上來可能讓我有寫快點的動力。

    一樣風雨幾樣情

──比較《暴風驟雨》的小說與紀錄片結合相關文獻看不同史料的作用



    引言



    「我是想告訴大家今天所發生的一切是怎麼發生的。所以我在做深入的調研
    的時候,很多人我都有些不相信他們的話──不是不信任,是因為我生活在
    60年代,我小時候被灌輸的關於這件事的教育和現在了解到的是完全相反的
    。當然現在還有很多人跟我說,土改是個不值得一提的事情,它已經過去了
    ,定論了,還有一些學者在做更新的研究;(但)我相信絕大部分的觀眾、
    老百姓並不清楚這件事是怎麼一回事。我做好的第一版在雲南影像室放的時
    候,有一個60多歲的人跟我說,如果我相信你這個片子,那麼黨史就得重寫
    。



    ──紀錄片《暴風驟雨》導演蔣樾,於2006年「首屆紀錄片青年導演論壇」
    的發言。



    《暴風驟雨》的歷史



    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到1946年初,中共北滿省委組織了大批幹部,到農
    村去發動群眾,開展反奸清算、減租減息運動。1946年5月4日,中共中央發
    出《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》,簡稱《五四指示》,決定從戰時的「減租減息
    」,轉向以反奸、清算、退租、退息等鬥爭方式,幫助無地、少地農民從地
    主手中獲得土地。東北局隨即決定放手解決土地問題,土地改革運動就此開
    展。



    隨著運動的進展和國共戰爭形勢的變化,中共政策在1947年中又一躍轉向了
    十分激進的《中國土地法大綱》, 在並不具體規定劃分農村階級標準,又全
    力反對右傾的情況下,大力推動沒收和平分。在此全面鼓勵貧苦農民分地分
    財的過程中,凡實行土改的農村,幾乎都發生了亂打亂殺的脫序情況,直到
    1948年初,中共中央出面反「左」糾偏,混亂局面才得以控制。



    作家周立波於1946年9月來到隸屬黑龍江省珠河縣(今尚志市)的元寶村,就
    任區委副書記,經歷且領導了當地的土改運動,後於1947-48年完成了後來成
    為「土地改革教科書」的小說《暴風驟雨》上下卷。在小說的描寫中,共產
    黨帶領農民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,改變了農村的階級關系,且啟發了各階
    層農民的階級覺悟,讓一些先進農民轉化成無產階級的革命戰士,踴躍參軍
    ,衝決封建羅網,朝著解放大道前進。1961年,北京電影製片廠將之改編為
    同名故事片,由謝鐵驪導演。



    土地改革運動使中共紮穩了在廣大農村的統治基礎,鞏固了根據地,並且掌
    控了大量民力、物力以支持戰爭和建設;《暴風驟雨》等革命文學,亦為這
    段歷史的書寫與宣傳提供了典範。直到近年,才漸有意在「翻案」或復原真
    相的相關研究。



    導演蔣樾於2005年發表的《暴風驟雨》紀錄片,便到了小說原型所在的「土
    改第一村」元寶村,訪問了還在世的老村民,並以當地「暴風驟雨紀念館」
    的籌建、落成為始末,穿插舊時新聞片和原《暴風驟雨》電影片段,呈現了
    「正史」與親歷者之口述、記憶的差異。例如:小說和影片中,地主韓老六
    家財多、土地多;村民的記憶則說,那時的地主頂多比一般人寬裕一點,生
    活還不如現在的窮人,平日也節儉。



    通過對1948年小說、1961年電影與2005年紀錄片三種文本的比較分析,我們
    可以直觀地體會到諸般敘述中虛實掩映的微妙;再綜合相關史料、論著的敘
    述,便可相對免於偏失地建立對歷史實相的理解架構。



    《暴風驟雨》學術史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文化



    當前與《暴風驟雨》相關的論著,可以大概分為綜合報導、歷史、文學三類
    。



    综合報導類



    高浦國:《土改前元寶村的變遷》(《黑龍江史志》2005年3月)敘述了元寶村
    的開拓史:1903年,沙俄在東北修築的東清鐵路通車,珠河一帶大青川北形
    成了一個稱為「八馬架」的木材集散地;1915年,蒙古族「惡霸豪紳」沙茲
    圖買通官府在當地大肆圈地,其留洋侄子於1920年將當地更名為「元寶屯」
    ,1930年又同其周圍劃為「元寶鎮」。然後此文歷數了沙茲圖及土匪、日軍
    的罪惡及人民的苦難,結束於土改運動的開始。有趣的是,我在其充滿嫉惡
    的筆調中,竟反而感到了一種「嚮往」,如:



      1934年,偽縣財務局長沙茲圖勾結日商岩本兵一郎,在元寶屯合伙開辦
    經營一家富士旅館,養妓女、放賭局、設煙館,此外,還以收購紅松木材、
    穀物、藥材等生意為幌子,搞情報活動。



      (1945年8月後)在元寶鎮,成立了以偽鎮長惡霸地主韓向陽為首的「維持
    會」……老土匪鄒憲民網羅漢奸、土匪、社會渣滓,組織了一個40多人的「
    保安隊」,名曰「保護地面」,實則是一伙專幹攤派、勒索、強姦婦女的官
    匪。



    聽起來還真過癮。這樣,再進行到共產黨把他們打倒了,才更快樂吧。王曉
    軍、雷敏:《陳雲和他所領導的北滿土地改革運動》(《黑龍江檔案》2005
    年5月)文僅一頁,概略介紹了1946年6月到1948年春北滿土改的歷史,表揚
    陳雲「以非凡的膽識和智慧」的領導,雖然文中未見一則具體的陳雲領導事
    例。



      楊軍《「土改第一村」,走過暴風驟雨》(《南風窗》,2006年6月下)則
    整理、報導了元寶村自土改至今60年的歷史,呈現了現代中國農村變遷的一
    則縮影,並關注制度創新。



    歷史類



    羅平漢《土地改革運動史》(福建人民出版社,2005)是一部全面介紹土改運
    動的專著 ,作者根據大量檔案材料,對土改背景、運動中的過激以及糾偏均
    有著墨。作者認為,發動土地改革,主要是根據政治而非經濟層面的考量。




      楊奎松老師《1946-1948年中共中央土改政策變動的歷史考察》(《社會
    科學》2007年2期)檢討了過去學界認為《五四指示》是出於戰爭動員考量,
    或基於戰爭動員考量的「政治謀略」的看法,而經過對當時電文、檔案的考
    察,認為劉少奇所說「為了既不脫離全國廣大群眾,又能滿足解放區群眾要
    求,二者都照顧,使和平與土地改革結合起來」才是《五四指示》的主要精
    神與產生原因。對土改中的過激現象,老師則認為確實是出於毛澤東與中共
    中央意料之外,而非有些學者主觀臆測的其中必有陰謀。毛澤東、任弼時於
    1947年底介入土改的調查與指導,獲得的信息與劉少奇明顯不同,加上他們
    對統一戰線政策的重視,使他們形成了與劉少奇不同的判斷,從而使暴力狂
    潮只持續了幾個月,沒有造成對中共不可挽回的根本損害。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◆ From: 211.99.222.55
※ 編輯: youtien         來自: 211.99.222.55        (06/18 22:29)
#1seafood:我的碩論就是1945-1948的東北土地改革,限於材料不足,寫06/19 03:07
#2seafood:得很不理想。周的作品可以跟趙樹理的作一對照。另外,某06/19 03:09
#3seafood:洋人寫的"翻身"和"深翻"兩本一套亦可參考。06/19 03:11
#4Fitzwilliam:William Hinton(韓丁)06/19 12:18

--


      不能夠養成自己的文化,
      縱使表面上具有獨立的形式,
      文化上也是他人的殖民者。


--
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
◆ From: 118.165.184.234

同標題文章